张鼎丞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使用过的指南针,除标明北、东、南、西四个方位外,还刻写着丑、寅、辰、巳、未、申、戌、亥等,加上北位的子、东位的卯、南位的午、西位的西,恰好是表示12个时辰。三年游击战争时期,张鼎丞就是凭借这个得力“助手”,领导闽西游击队牵制住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,保证了主力红军的安全转移,***限度地保留了党和红军游击队的力量,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1935年1月,张鼎丞以省委代表的身份,带着警卫员朱春明等人回到岩永杭地区,领导闽西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。当时,国民党反动派调集了8个主力师六七十个团的兵力围困闽西游击区。然而,游击区的武装力量却十分弱小,总共还不足4000人。在这种严酷的形势下,张鼎丞、邓子恢、谭震休等却丝毫没有气馁。他们化整为零,由原来百把人集中行动逐渐分成几十人、十几人,甚至几个人行动,分合灵活,出其不意。有时一夜急行军几十上百里,插到敌人后方,一下子端掉敌人的区公所、乡公所,镇压地主恶霸,筹款筹物,搞得敌人惶惶不可终日。敌人追上来了,游击队就隐蔽起来,密林里,深草丛乱石坑、深水沟都是藏身的好地方。这时候,小小指南针可就发挥大作用了。凭借这枚指南针。张鼎丞带领红军游击队驰聘于丛山峻岭之间,忽东忽西,把敌人耍得晕头转向,有效地打击了敌人,保存了自己。
1938年1月,张鼎丞将指南针送给即将要调走的朱春明作纪念。1966年12月,朱春明从瑞金赶到北京看望张鼎丞,郑重地把指南针交还给老首长。1979年,张鼎丞同志把这枚至今还保存完好,且能准确指示方位的指南针交给古田会议纪念馆赴北京采访人员,嘱咐他们向世人展示这件珍贵的文物,使后人不要忘记艰苦而曲折的三年游击战争,不要忘记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。
文章来源:古田会议纪念馆
欢迎咨询:古田党建培训 咨询电话:13959272108 詹老师
公司在古田自营3000多平米,拥有8666件珍贵文物的福建省中央苏区文化园(古田馆)、红色金融馆。
《古田军号》拍摄地点福建省中央苏区文化园(古田馆)